年份酒的营销谎言“白酒塑化剂风波”尚未走远

发布时间: 2024-05-14 09:30:25 |   作者: 欧宝NBA体育直播

产品详情

  “白酒塑化剂风波”尚未走远,年份酒疑云再起。30年陈酿,50年窖藏…… 这些五花八门的时间标签贴在白酒上,使其摇身一变就成了价格不菲的“年份酒”

  30年陈酿,50年窖藏……这些五花八门的时间标签贴在白酒上,使其摇身一变就成了价格不菲的“年份酒”。年份酒俨然成为白酒行业的利润发动机,年份越长的白酒,其价格也越高。

  然而,年份酒的年份是怎样划定的?一瓶年份酒中到底含有多少原浆?看上去很美的酒龄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今年1月,继央视曝光年份酒产销乱象后,对年份酒的质疑再次来袭。白酒,往往强调年份,但年份从何而来?

  中国酒检中心主任钟杰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现在这个是没标准的。其实就是市场行为,但没标准依据。”

  在国内白酒市场,标注“5年”、“10年”、“15年”乃至“30年”等字样的年份酒相当常见。

  据了解,最早提出酒龄酒(陈酿)概念的人是古井贡的王效金,但最早推出白酒“年份酒”制度的却是茅台,是在上世纪90年代,并于2004年先后推出15年、30年、50年、80年的年份酒。2005年,五粮液与酒鬼酒又分别推出10年、15年、30年、50年、60年的年份酒和6年、9年、15年年份酒。

  此后,市场上销售的年份酒数量日益增多。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抽样调查,在我国,销售额前100名的白酒企业中,近八成都推出了年份酒,年销售额近百亿元。

  年份酒被冠以的“年份”,一般是特指窖藏时间。然而,很多酒厂建厂不过十几年,却已经生产了超过厂龄几倍的年份酒。

  2013年有统计显示,江苏省宿迁市洋河镇御缘酿酒厂成立11年,已出20年陈酿;四川泸州老酒酒业有限公司成立16年,已推出泸州三十年珍品;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茅山酒业有限公司成立30年,已推出茅台镇百年纯粮酒。

  另外,联系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来看,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彼时政府实行统购统销。到了90年代,白酒市场供不应求,更不会有大量基酒留存。

  当然,不能完全排除有专门存放陈年白酒的情况,但不会是大规模的企业行为。但即便有陈年酒窖,也未必能保证酒窖一直未曾中断过生产。另外,就算是近几十年来一直未曾中断生产白酒的四川、贵州等地老酒厂,其酒窖中保存的酒龄在30年以上的基酒数量也相当有限。

  山东聊城酒厂的一位负责人孙先生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陈年老窖极少,而且如果酒窖不是连续使用就会老化,菌达不到效果,无法酿制出陈年老酒的香味。

  年份酒不仅年份说不清楚,其原浆含量也一直很神秘。在业内曾流传一个经典段子:“有企业用牙签蘸一点陈酒放在酒池里搅一下,一池老年陈酒便产出了。”

  勾兑是白酒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工艺,通过勾兑可以平衡不同的酒体,勾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所谓“年份酒”,正是通过勾兑的方式产出的。用香料或香精调成不同口味,和一些所谓的老酒进行勾兑,最后贴上不同年份标签,就变成了陈酿。

  孙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年份酒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新酒勾兑上一点陈酿,然后在产品上加个10年、20年、30年的,价格就一路飙升了。“如今白酒行业竞争太激烈,也没办法。”

  说到勾兑,自然就要提到“原浆酒”。原浆酒就是粮食通过曲发酵成酒,是完全不勾不兑的原始酒液。河南省酒业协会总工程师、专家组秘书长赵书民曾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指出,“年份只表明生产年代,和质量没有太大联系。不过,在同等原始质量的情况下,储存时间越长可能相对在感官上会更好一些。”

  孙先生也告诉本报记者, 80年、50年的原浆,特别是酱香型的很值钱。因为出酒率很低,100斤高粱也就出20多斤酒,并且发酵的时间非常长,需要90天。酒厂根本就不会卖。“就是提一个味儿,就像炒菜放味精一样,最多2%-5%(高度年份酒里的含量)。”

  年份酒的问题不止于此,在 白酒塑化剂风波中,年份酒虽未受影响,但也并不是没有一点蛛丝马迹。

  爆发于2012年的白酒塑化剂风波,波及了大部分酒企,其中不乏酒鬼酒、五粮液、茅台、洋河股份等酒企。事后风波虽然平息,但白酒行业的整顿并未停止。

  “塑化剂可能来源于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接触到的塑料管道”这一推断,使白酒行业展开全行业整改,白酒公司开始启用不锈钢管,以减少塑化剂污染。而在此之前,各大酒厂囤积的年份白酒的数量并不在少数。

  孙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山东省质监局在2012年塑化剂风波后即下发文件,要求白酒企业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全部使用不锈钢的管道。酒厂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所使用的管道已经全部改为玻璃钢材料。

  当年“涉案”的酒鬼酒也迅速行动。其公关总监张毅告诉本报记者,酒鬼酒在2011年年底就已完成了技术改造,将生产管道全部更换成了不锈钢材料质地。之所以出现塑化剂超标,一个是因为自动包装线上有一个小塑料管,另一个是塑料瓶塞,还有一个就是2011年包装车间整修时,临时使用过的一段长达10米的塑料输酒管。

  “塑改钢”之后生产的新酒或已达标,但是,已经生产的用于勾兑“年份酒”的原浆酒呢?难道有塑化剂分离技术能运用到“年份酒”中,将污染的酒变回好酒?

  中投顾问饮食业研究员向健军告诉本报记者,白酒中含有的塑化剂是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所使用的器皿、包装品含有塑化剂成分,在长期的储藏中,融入酒水中,塑化剂在白酒中不易分离。“目前还没有听说过有技术能分离塑化剂,但即便是有这种技术,成本也会很高。”

  钟杰告诉本报记者,“活性炭能够更好的降低白酒中的塑化剂含量,而活性炭是国家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能够正常的使用的。”

  2012年8月20日中国酒业协会发布《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说明中称:“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大多数都含有塑化剂成份,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然而,问题似乎并没那么简单。“塑改钢”解决的是还未生产的新酒,那么,已经生产了的年份酒呢?“年份酒”看上去很美的背后,是暧昧不清的年份标签和原酒含量的不对等,是标准不明确的漏洞重重,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秘密。

  2011年4月,台湾岛内卫生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含有“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浓度高达600ppm。追查发现,DEHP来自台湾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相关责任人承认,在起云剂中添加塑化剂已经长达30年,一直使用这样的配方。

  这一事件在台湾引起轩然,被称为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仅在台湾地区,就有近200家厂商受牵连,其中不乏统一企业、白兰氏、台糖、台盐等知名厂商,且受污染食品接近500种。其中运动饮料、水果饮料、茶饮料、水果糖浆、儿童钙片等食品都有涉及。

  同年6月,卫生部紧急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公布第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等共17种。公告指出,此类物质可能添加在乳化剂类食品添加剂、使用乳化剂的其他类食品添加剂或食品中,并列出了检测的新方法。(《企业观察报》记者 朱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