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1-25 15:45:13 | 作者: 行业新闻
秋意渐浓,总能看到银杏树下满地的银杏叶和银杏果。不少人了解一些银杏叶和银杏果的药用价值,就会主动捡拾一些银杏叶和银杏果,泡水或炖汤等食用。但银杏叶和银杏果虽有营养价值,也有一些食用禁忌。下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为您总结整理。
白果可以煮吃或炒菜,也可以用微波炉烤熟食用,但里面含有白果酸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一次进食过多可能会导致中毒,一般一次吃10粒最佳。
生的银杏果毒性较大,煮熟后毒性会降低。银杏果中毒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体质及进食量紧密关联,年龄小、体质弱、进食量多的人越容易中毒,且中毒症状越重。目前,银杏果中毒无特效解毒剂,只能给予对症治疗。
人们采收时,如果皮肤接触到银杏果的汁液,汁液通过皮肤渗入体内,可能会引起IV型变态反应,可累及全身器官和组织,轻者引起红斑、肿胀、水疱、大疱,糜烂等,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困难、肺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采食剥皮时应该戴上眼镜和塑胶手套。
银杏叶的主要药用成分为银杏黄酮和银杏内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等功效,但银杏叶中银杏酸含量较高,且银杏酸为水溶性物质,直接泡服可引起阵发性痉挛、神经麻痹、过敏等毒副作用。临床使用的银杏制剂,是采用银杏叶为原料,经提取其中的药用成分而制成一定的剂型,建议我们大家遵医嘱服用。
市场上出售的银杏叶者经由科学加工,如,脱毒、杀青等工序,使银杏叶的毒性降低到了最小,保证使用的安全。但即使经由加工的银杏叶也不能与茶叶和菊花一同泡茶喝。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对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