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能源消费迅速增加势头近年来得到初步遏制

发布时间: 2024-05-31 17:20:47 |   作者: 欧宝NBA体育直播

产品详情

  说起交通港航企业,人们常会想起大功率的轮船和汽车,这些“大家伙”们能装、能跑,可很多也是“油老虎”,还是排放污染物的“大户”。

  日前,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强调通过采取“强化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和机动车船污染防治”等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争取到2017年使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

  那么,怎么样才可以让“油老虎”们“瘦身”?记者近日走访了几家沪上交港企业,发现它们已“提前布局”,正不断自发对现有设备做节能环保方面的升级改造。

  沪上老牌航运企业之一的中波轮船公司中方总经理孙敏透露,“今年完成指标没问题,预计企业能保持微利。”

  由于近年来航运业整体不景气,寻常航企能挺住不亏便已谢天谢地,而中波不仅连年保持微利,还有余力在今年3月、9月分两次订造了8艘新重吊船,等交船后运力可增三分之一。

  孙敏坦言,去年盈利主要靠调整航线,在赚钱的航区多加挂几个港口,今年“开源”方面没太多文章可做,就专心于“节流”,控制船舶燃油成本。大型船舶控油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降低主机负荷,让船舶保持“经济”航速。但这么做存在一个问题,主机转速下降后,机器燃烧性能随之下降,特别是有级差的主机,有可能会出现燃烧不完全,不仅影响节油效率,还会产生更多的黑烟废气。

  为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中波公司早在2003年前就开始为麾下重吊船安装无级变速主机,虽比普通船用主机贵10%至15%,但在降速航行时表现更好。同时,公司几位工程师也对无级变速主机的扫气通道进行了技术改造,设计出一种带布风管的扫气箱。这项改造规模不大,但解决了主机中离增压空气出口较远的气缸换气质量差的问题,大幅度降低了主机燃烧室及扫气系统的积炭速度。此前在3万吨级重吊船上试点的结果为,平均每艘船每天可节油10吨,而船舶燃料油当前市价每吨超过600美元。

  孙敏说,截至目前,公司17艘重吊船中已有10艘推广了这项设计,虽然降速航行导致班期有所延长,但预计全年可节油707.39吨,折合节省本金259.7万元。随着运力的增加,公司计划投入更多航次,以抵消班期延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巴士一汽是本市较早开展乳化柴油试点的公交企业。从2005年开始,为解决部分公交车的“尾气黑烟”问题,他们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纽孚尔能源技术公司联合组成实验团队,按“90%柴油+6.8%水+3.2%添加剂”的配方,研发出专供国II标准公交车使用的乳化柴油。

  据巴士一汽技术部工程师黄文明介绍,最初实验团队只改装了1辆公交车,此后规模逐步扩大,到2010年时已改装了200辆,目前仍有约100辆在用。实验至今,乳化柴油公交车累计行驶约3000万公里,节约柴油1000吨左右。经测算,公交车使用乳化柴油百公里油耗比用柴油少4%、尾气黑烟降低45%,而在成本上,算上政府补贴后基本持平。

  8年来,实验团队持续对乳化柴油进行改良。譬如,早期的油品是乳白色的,性能不错,但存放期不长,有时还会引发柴油滤清器溶胀等故障。后来推出了与柴油原色一致的新型乳化柴油,在经济、动力、环保等方面均有提高。

  眼下,乳化柴油再次来到了“十字路口”:根据统一部署,2014年底前国II车要退出上海中心城区,而现有的乳化柴油不能在国III、国IV车上使用,未来它会被“边缘化”么?

  黄文明和记者说,实验团队正在努力“挽留”乳化柴油,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产品做技术升级,使其能满足国III及以上排放车辆发动机的要求;另一个则是“调转枪口”,利用在乳化柴油领域积累的技术与经验,研发生物柴油等其他清洁能源。

  事实上,在全市交通港航领域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据统计,2012年沪上交通能源消费迅速增加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各行业单位作业量能耗都有显而易见地下降,其中公共交通下降18%、港口下降23%、航空下降10%、铁路下降31%、航运下降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副教授陈祥锋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两者其实处于彼此对立的位置,几年前的一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交通运输领域占全美能源消耗的28.4%、二氧化碳排放比例更是超过30%。为了调和两者间的矛盾,近年来,全球主流的交通运输企业陆续开始推广一种“可持续的和对社会负责”的营运理念。而国内企业搞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大体能分为三个阶段:2009年之前,企业主要受政府推动、配合政府政策,略带“被动”地从事相关研究;金融危机爆发后,受成本压力驱动,慢慢的变多的公司开始和科研机构合作,研究怎么样“降本增效”;从2012年开始,随着舆论与民众对环保话题不断重视,“可持续和对社会负责”的营运理念也开始渗入,企业出钱、出力做相关研究的“源动力”,由之前单一的成本压力,变为“成本压力+企业社会形象”的双重压力,而这也刺激慢慢的变多企业走在政策前面“提前布局”。

  据陈祥锋判断,伴随着动力的逐步增强,未来企业的热情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能源使用技术的改造上,而是会逐步过渡到“企业内部功能性节约能源改造”和“全供应链能耗改造”等更高级的阶段。